千年画像砖在琵琶与灯影中苏醒,汉服舞姿翩跹穿越时空长廊。当博物馆的灯光在星城长沙的夜幕中温柔点亮,一场连接古今的文化盛宴正悄然拉开序幕。
为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关于丰富暑期文化供给的号召,满足广大市民及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8月1日晚,长沙博物馆正式启动暑期延长开放服务,并同步推出重磅主题活动——“魏晋风华·博物馆奇妙夜”。即日起至8月31日(每周一闭馆),长博开放时间将延长至20:30(20:00停止入馆),以独具匠心的文化夜游体验,为星城夏夜增添一抹璀璨的历史人文亮色。
身着汉服的舞者带领观众走进长沙博物馆展厅。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
长博化身沉浸式文化剧场
启动仪式当晚,长沙博物馆化身为沉浸式文化剧场。一段翩若惊鸿的汉服暖场舞,引领观众步入魏晋的浪漫意境。一楼中厅古礼迎宾,诗意流转。中厅楼梯互动区人头攒动,观众亲手体验岩彩画的斑斓、漆扇DIY的雅致,参与投壶竞技的古典乐趣。《广陵散》的悠扬琴韵在竹简灯笼与古风帷幔间流淌,沉睡的文物在互动体验中焕发新生。
奇妙夜的核心魅力,聚焦于正在长博热展的“西北风来 塞柳长青——甘肃魏晋画像砖特展”。在专业琵琶手与持灯舞者的引领下,观众于悠扬笛声与杨柳意境中步入特展二厅。专业演员通过情景表演、复原舞蹈、服饰妆造及古乐演奏,将画像砖上凝固的“宴饮图”“耕犁图”“采桑图”“乐舞图”等场景一一唤醒,让冰冷的砖石讲述1600年前河西走廊古人鲜活的生活画卷。尾厅外,一场融合古乐与现代元素的胡旋舞惊艳上演,再现千年前民族交融的狂欢盛景,为这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画上震撼句点。
“西北”“长江”双展齐发
本次“奇妙夜”依托的“甘肃魏晋画像砖特展”,堪称暑期文化大餐的“主菜”。展览汇聚来自甘肃多家博物馆的164件(套)珍贵文物,其中65件画像砖尤为引人注目。牧马放驼的豪迈、采桑宴饮的闲适、坞堡守卫的紧张,生动勾勒出古人“衣食住行”的生动图景;曾亮相《国家宝藏》的国宝级文物“驿使图”画像砖,以及大名鼎鼎的雷台汉墓青铜车马等重磅展品悉数亮相;展览尾声更独具匠心,聚焦湘陇情缘,讲述晚清重臣左宗棠经略西北的壮阔史诗,展开一场湖湘精神与边塞雄风的跨时空对话。
与此同时,特展一厅的“不尽长江滚滚来——长江与中华文明展”热度持续攀升。三星堆神秘的青铜人像、良渚温润的玉琮、楚国雄浑的王子午鼎等206件(套)珍贵文物,系统梳理了长江流域的文明脉络,令观众目不暇接。展览更依托全场景数字化还原、智能导览交互等前沿技术,通过二维码直达、官网及官微等渠道同步上线“云展览”,将宏大的长江文明史转化为可交互、可感知的数字体验,突破时空限制。
延长开放+清凉服务双惠民
延长开放时间,是长沙博物馆提升暑期公共文化服务能级的关键举措。长沙博物馆馆长周慧雯介绍,此举旨在便利上班族、学生等群体利用闲暇时间走进博物馆,“让文化大餐随时可享”。为确保延长服务高质量运行,馆方已充实服务力量,强化安保措施,优化预约流程,并策划了一系列丰富的夜间文化活动。
面对暑期高温与大客流考验,长沙博物馆与滨江文化园协同发力,提前部署多项“清凉服务”与疏导措施。加装遮阳棚、喷淋设施、冷风机,提供凉茶和防暑药品;安检通道升级为双机并行,通行效率翻倍,可达每小时2000人;增派疏导人员,设立剧场及团队快速通道实行错峰分流。多措并举之下,游客进馆耗时从过去的30至40分钟大幅缩短至约20分钟及以下,参观舒适度显著提升。
周慧雯表示,下半年博物馆将持续优化服务品质,推出更多精品展览,深化融合创新发展,努力为每一位到访者提供更高质量、更有温度的文化体验。
来源:长沙晚报
作者:任波 曾麟 李雨蔚
编辑:何佳璐